哪吒为何惹人爱

哪吒为何惹人爱

思念他 2025-02-02 财经报 9 次浏览 0个评论

2025 年春节档 " 鏖战犹酣 "。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票房逆袭,现已成功登顶。一群热血青年,全力以赴 " 死磕 " 五年,吒儿有情有义,坚信我命由我,让观众们大呼过瘾。

哪吒的形象随时代变迁,一路走来,经久不衰。现在,在光影的极致追求中,这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形象,又蝶变出了新的模样。

" 难道你想改变这个世界?"" 我想试试。" 电影中的台词,何尝不是当代中国人孜孜以求的轨迹。哪吒为何惹人爱?除了一群年轻人为这个形象付出的诸多努力,还有哪吒在各个时代带给人们的文化共鸣。

哪吒为何惹人爱

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电影片段 图源:" 央视新闻 " 微信公众号

随着两部《哪吒》系列动画电影走红,对哪吒形象的考证也成了网络热点,有发烧友和触网的学者甚至为哪吒罗列出了 " 家谱 "。

对于哪吒的形象从何而来,学术界有不同看法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哪吒的形象是动态的,一直在不断演变。从最早外形凶悍的护法神,到后来的少年英雄,再到现在的 " 赛博魔童 ",前人在文艺作品中创作哪吒形象时,或许没有料到这个 IP 会有如此大的传播韧性。

哪吒这个形象的兼容性很强。道教典籍里他是三坛海会大神,佛教传说中他是毗沙门天王之子,《西游记》里他客串孙悟空的对手兼队友 …… 这种跨文化的缝合能力,让哪吒在中国文化中成为像剪纸一般的存在——既能裁成惩恶扬善的利剑,也能裁成悲天悯人的白鸽。

哪吒为何惹人爱

程十发绘制的《哪吒闹海》插画 图源:金华新闻网

哪吒形象的演化及广泛流传,与文学作品的传播密不可分。比如,在《封神演义》中,被刻画为灵珠子转世的三太子,在数个章节中有浓墨重彩的刻画。有观点认为,《封神演义》给哪吒注入了反抗的精神属性,在原著中,作者甚至借诗词给哪吒留下了 " 历代圣人为第一 " 的评价。还比如,20 世纪 50 年代,金华儿童文学家鲁兵改写《哪吒闹海》,海派书画家程十发为其绘制插画,哪吒作为少年英雄的形象得以刻入很多人的记忆。

哪吒形象的源远流长,可以说是传统文化旺盛生命力的缩影。从可望不可及的天神,到人人可亲的吒儿,从宋元话本到电视电影再到 IMAX 巨幕,哪吒每一次的 " 重生 ",都是在时代的变迁中进行,同时也更新着时代的审美阈值,一直在与时代同频中创新着。哪吒这一文化形象历久弥新的背后,是文化不断被当代化的过程。

哪吒为何惹人爱

1 月 31 日,观众在一家电影院内取电影票 图源:新华社

在不少作品中,哪吒的文化标签,既有对传统文化糟粕的反抗,又有将传统文化精髓融入自身后的升华。在这个和命运抗争的少年身上,隐藏着很多中国人的精神密码。

" 路见不平一声吼 " 的侠义。侠义是中国文化的底色之一,或许也是最动人的中国文化基因。哪吒在东海暴打夜叉救下小女孩,是 " 济人之急,救人之危 " 的侠客本色;面对天庭问罪时那句 " 我一人做事一人当 ",是江湖儿女的血性担当。从早期的天生暴戾到后天的为民请命、为救众生而勇斗恶龙,这个文化形象的进化,是在一种民间自主正向演化的过程中完成的。可以说,哪吒这个文化标签积累了历代中国人朴素的是非观念,是集善良的大成。

" 我偏要踏出一条自己的路 " 的无畏。哪吒在时代不断演化的过程中不断人格化。现在的哪吒身上已包含了很多中国人的情感色彩。对于家,他依依不舍;对朋友,他有始有终,两肋插刀;面对危机,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。其中,他的无惧无畏最惹人爱。他对抗 " 天劫咒 ",为改写 " 魔丸必毁 " 的宿命;面对满天神佛,他有一身 "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" 的反骨。在 "70 后 ""80 后 " 记忆中," 少年英雄小哪吒 " 在大海中让压迫众生的龙王无所遁形,而 "90 后 ""00 后 " 则追捧着顶着黑眼圈的魔童哪吒为 " 我偏要踏出一条自己的路 " 喝彩,这种无畏,充实了哪吒的文化魅力。

" 但愿苍生俱饱暖 " 的博大。无论是 1979 年的经典动画《哪吒闹海》,还是现在《哪吒》系列动画电影,都展现了一个有情有义的哪吒形象。对于众生,他关怀备至,敢于担当。比如在《封神演义》原著中,他抽龙筋为救百姓免遭水患。在哪吒身上,我们看到一股子情系苍生的博大情怀。

就如奔赴西藏地震灾区的人民子弟兵和志愿者,就如在重庆山火中骑着摩托车冲锋的 " 龙麻子 ",当普通人选择 " 多管闲事 "、舍己为人时," 但愿苍生俱饱暖 " 的博大关怀,就绝非是哪吒独有的光环,而是映射出千千万万中国人心灵深处的精神内核。

哪吒为何惹人爱

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电影片段 图源:" 央视新闻 " 微信公众号

当人们在荧幕前沉浸于哪吒的故事时,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共情共鸣,涌起一阵阵 " 鸡皮疙瘩 "。这种认同也让我们逐渐悟出,哪吒闹海,闹的远不仅是龙宫那片海,更是人生海海。

不留后路,方能劈出一条新路。《哪吒》系列动画电影的成功,淬炼于创作团队 " 不能给自己留后路 " 的笃定。这本身就是一个例证," 不留后路 " 反而蕴藏着冲破极限的最大可能。现实中,我们都有想要达成的目标,也难免会遇到一些瓶颈甚至困境。在这些时刻,如果总想着 " 留条后路 ",就容易犹豫退缩而无法全力以赴。抱着 " 自断后路 " 的决绝,才能迫使自己劈出一条新路,去尝试那些原本不敢尝试的方法,挑战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。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的潜能才会被充分激发出来,人生也会变得更加精彩。

所谓 " 神仙妖魔 ",不过是人生枷锁。电影中,哪吒被贴上 " 魔丸 " 的厄运标签,敖丙背负着 " 灵珠转世 " 的沉重使命,正因如此,他们的人生,就仿佛被一道道枷锁困扰着。然而,最终他们勇敢地打破了这些既定的标签与束缚,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并未因此而有丝毫减损。

现实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?" 小镇做题家 "" 社畜 "" 躺平族 "…… 诸如此类的标签,仿佛让我们被框定在了某种既定的角色和轨迹中。其实人生的定义只由自己决定,坚持自我本真、肯定自我价值,谁都能活出 " 英雄不问出处 " 的豪迈洒脱,闯出 " 草根变大树 " 的快意江湖。

学会祛魅,但始终立心于守正。很多观众在为哪吒那句 " 改变世界,我想试试 " 而共情,可能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过一个不曾被世俗 " 规训 " 的年轻人。有网友在看完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后就说," 无论是妖是魔、成人成仙,即便全世界挡在面前,也不要忘了那个心中有火、想与世界斗上一斗的自己。"

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、美好,是所有人共同的愿景。这一过程需要祛魅,对一些不够完善的现行规则进行审视与改良,也更需守正,在追求美好的道路上坚守初心、树起灯塔,始终秉持公正、善良与责任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个人学习使用0830,本文标题:《哪吒为何惹人爱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Top
网站统计代码